近日,夷陵区黄花镇杜家坪村山间薄雾缭绕,一场特殊的葬礼正在举行——89岁的村民王孟香安详离世。与以往不同的是,这场白事没有震耳的鞭炮,没有堆积如山的祭品,更没有乡亲们熟悉的人情往来。主家一句“不收礼金,只念情分”的承诺,让这场丧事成为全村热议的“新风样本”。
3月25日,记者来到黄花镇杜家坪村,黄胜明夫妻俩正在地里忙碌,看见记者来了远远地就开始招手迎接。随着黄胜明回到家中,“不收礼金”四字告示仍贴在门口。家里的设施十分简单,只有一张桌子放在进门右手边,几张椅子并排靠在墙边,抬头望去,墙上还挂着过年期间熏制的腊肉腊肠。问起老人葬礼不收礼金这件事,黄胜明告诉我们,“母亲王孟香的一生十分节俭,她生前就交代,走了别给人添麻烦。母亲的思想也影响着家里的兄弟姐妹,对于老人的这种要求我们都一致同意。”
听说记者前来采访,黄胜明的邻居黄成义立马从家中赶来,他告诉记者,“当天我是准备了一点心意来的,结果听说他们不收礼金真的是十分震惊,尽管我再三劝说,他们一家人还是坚决表示满足老人要求,不收礼金,我只能又把这点心意带回去了。但是这件事情的确在我们村开了个好头。”他说,其实大家的条件都不是很好,不收礼金减轻了大家的负担,但是心里的确过意不去,当天给老人表了心意就走了,不好继续留在这儿吃饭叨扰他们。
这在村里引发不小震动,党员干部黄品感慨道:“村里王婶家办丧事,不收礼金,一切从简,是一种新风气。我们提倡向他们学习,让这种新风气在杜家坪村落地生根。”据统计,当天到场吊唁的百余亲友中,大多曾与王家有过人情往来,这次王家开了不收礼金的先河,等于给全村松了绑。
据老人的儿媳周冬枝介绍,葬礼当天特别制定了“节俭菜单”,煎豆腐、炕土豆……不论是吊唁的亲朋好友,还是帮忙的村民,都是按照300元一桌的标准执行。定价式宴席严格遵守“厉行勤俭节约,反对铺张浪费”的原则,有效遏制了铺张浪费行为,减轻了群众经济负担,让文明新风深入人心,农村面貌全面改善。
这件事情令杜家坪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李艳华十分动容,他表示村民能自觉主动地摒除不良乡风,向新风尚靠近,他很自豪。”不收情钱,为杜家坪村的移风易俗、杀人情风开了个好头。在今后,村委会要提倡我们的村民向黄胜明同志学习。”
从“人情枷锁”到“清风徐来”,黄花镇杜家坪村用实践证明,新时代乡风文明建设不是简单“破旧立新”,而是通过宣传教育、文化浸润实现“破茧重生”,当松柏清香替代了纸币燃烧的焦味,一幅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乡村振兴图景正徐徐展开。
(记者:薛丹 杨帆 通讯员:刘蔓妮 张馨文 责编:谭羽利 审核:朱家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