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办丧事不收礼金,我活了快七十岁,在村里还是头一回碰到。”黄花镇杜家坪村村民黄成义有感而发。
2月份,该村89岁村民王孟香安详离世。与以往农村办丧事不同的是,主家门口的墙边上张贴着“不收礼金”的告示,让村民们觉得惊奇又感动。
“不收礼金”背后有着怎样的故事?3月25日,记者带着疑问走进杜家坪村黄胜明家。彼时,“不收礼金”的告示依旧醒目地张贴在黄家门口的墙边上。
王孟香的儿子黄胜明谈及母亲葬礼不收礼金一事,他说:“母亲生前就交代,咱家虽然不太富裕,等她走后,丧事一定要从简,既能给儿孙减轻负担,也不想给亲戚朋友添麻烦。”
“当天我带着一点心意去参加丧礼,结果他们坚决不收。我再三劝说,一家人坚持要遵从老人的遗愿。”黄胜明的邻居黄成义介绍,王孟香生前就极为节俭,衣服够穿就绝不添置新衣,一分钱都不乱花,但是对邻居却慷慨热心,家里有好吃的好喝的,她总会惦记着给大家送一些。说到这里,他声音哽咽,眼眶泛红:“我们这个王嫂子是个好人呐!”
“当天去了120余人,大家多少都想表示一下,但他们一分钱都没收,确实很难得。”杜家坪村党支部书记李艳华说。
除了不收礼金,丧礼当天的白事宴也坚持从简。招待村民的都是些家常菜,既让大家吃好也避免浪费。村里52岁党员黄品感叹:“王婶生前7个子女都对她十分孝顺,自从几年前摔了一次后,行动就不太方便了,一直和二儿子黄平新住在小溪塔,几个小孩又出钱又出力,经常到黄平新家里给王婶喂饭擦洗,尽心尽力服侍老人生活起居,去世后子女一起商量一分礼金都不收,这在我们村还是第一个,值得我们学习。”
近年来,杜家坪村以村规民约为切入点,广集民意、汇聚民智、凝聚民心,大力倡导喜事新办,不铺张浪费;丧事从俭,破除陈规旧俗。通过“支客师宣讲 ”、党员大会、屋场会和入户走访等多形式进一步贴近群众、发动群众,积极引导广大群众自觉抵制陈规陋习,推动移风易俗理念植根乡土、融入生活,让文明新风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为乡村振兴注入文明力量。
“厚养薄葬,不仅是丧葬理念的革新,更是孝道文化的升华!这为我们村开了个好头。”杜家坪村党支部书记李艳华表示,村委会大力倡导村民向黄胜明家学习,让孝善和节俭的美德在山乡生根发芽,蔚然成风。
(记者:薛丹 杨帆 通讯员:刘蔓妮 张馨文 责编:谭羽利 审核:朱家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