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夷陵交通在“支点建设”中的目标定位是什么?
夷陵区交通运输局局长袁小虎:我们立足夷陵区“承东启西、通江达海”区位优势和“磷矿资源富集、生态文旅独特”的区域特色,以服务三峡水运新通道、引江补汉工程等国家战略,配套布局坝区交通基础设施和深度融入宜昌主城北拓战略,加速构建聚焦三峡、辐射鄂西、链接成渝的区域性综合交通枢纽,为夷陵在全国百强区中持续争先进位当好开路先锋。
记者:如何充分发挥优势,有哪些具体发展举措,推动夷陵交通奋勇争先?
袁小虎:我们以“三大行动”为路径,知方位、明路径、找抓手,努力把战略定位干成现实地位、把优势潜能转化为发展动能、把路径抓手转变为发展质效。
一是多网融合强基行动——织密立体交通主骨架。打造襄宜、汉宜、武重、城西市域高速环线,升级宜昌北和鸦鹊岭收费站,聚焦“昌磷路货运化、小鸦路市政化、东方大道快速化”改造,形成“园区-高速”高效物流圈。推进G348分路碑至胡家包、G348鸦鹊岭绕镇段、S276胡家包至文畈段与宋家嘴至龙镇段、S277殷家坪绕镇段等微循环建设,破除乡镇交通瓶颈,促进城乡资源互通。
二是坝区能级跃升行动——畅通区域发展大通道。深挖黄金水道潜能,着力构建靖江溪综合码头、菜籽坝码头、太平溪港现代化临港经济体系,构建高效的“公水”联运体系,补充三峡枢纽货运水路短板。高位推进枢港大道、港口连接线、杨家咀立交工程,实现三峡专用公路、江峡三路、G348、S287、赵沙路等五路立体互通。超前谋划G348三斗坪过江通道和南北翻坝高速过江大桥,串联南北翻坝高速,打通江南江北交通闭环。有序启动S287、S343两条战备分流公路建设,构建“五线闭环”的高等级公路体系。
三是城乡脉络畅通行动——重塑普惠交通微循环。打造宜昌北综合客运枢纽,整合公交、长途客运,实现“零距离换乘”。推进“干线公交+微循环”网络融合,提升乡镇公交直达覆盖率。完成农村公路新建120公里、村道安防60公里、漫水桥治理43座,打造“美丽宜道”20公里。谋划建设“三廊一环”通景道路,串联辖区18个核心A级旅游景区,打造“车行画中、路景共生”的生态康养走廊。
记者:如何以能力作风建设保障落实新定位、新要求?
袁小虎:我们着力把提高干部作风建设作为推进支点建设的先导性、基础性工作,切实为夷陵交通项目落实落地提供坚实作风保障。
一方面明确年轻干部培养路径,落实师徒结对机制,发挥5名导师“传帮带”优势,帮助14名年轻干部快速成长。结合“干部素质提升年”活动,开设“交通讲堂”,让干部在讲台上谋高招、出新招、提实招,营造争先创优、比学赶超的浓厚氛围。
另一方面坚持“刀在石上磨,人在事上练”的干部培养理念,建立“一线推优”机制,选派优秀年轻干部在项目建设等关键吃劲岗位练就过硬本领,将一线锻炼作为干部成长的“练兵场”和“赛马场”,真正在一线的“大熔炉”中淬火打磨、成长成才。
(来源:夷陵区交通运输局 夷陵区融媒体中心 一审:陈铭 二审:朱家梅 三审:高秉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