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敬劳动者!夷陵劳模风采录】
——冯天艳
投身产业调研 筑牢质量根基
2020年,为保障中药配方颗粒质量,冯天艳主动转岗采购中心,开展全国道地药材资源普查。历时数月走遍全国主要产区,系统调研从种苗选育、种植管理到采收加工的完整产业链条。通过田间访谈、车间考察建立质量数据库,为企业筛选出优质药材供应商,构建起稳定可控的原料采购体系,奠定产品质量基础。
攻克技术难题 推动产业发展
2020年7月,五峰牛庄中药材种植基地项目正式启动,旨在配合湖北恒安芙林药业股份有限公司中药配方颗粒产业的发展。从项目立项之初,冯天艳便全程参与其中,直至基地投产。在基地公司生产车间建设完成之前,他就开始了中药材种植相关的工作,首先从当地品种的考察、品种选育工作入手,他带领团队在五峰和临近的巴东产区进行了大规模的取样检测,从不同生长采收阶段和不同加工阶段进行取样,分析蛇床子素含量差异来源的根本原因。同时,他还从重庆巫溪等地引进相应的品种与五峰当地的品种进行比对,深入研究。
经过无数次的试验与加工方法改良,冯天艳改进了烘干、储存等环节的条件,成功解决了独活在加工过程中出现的含量差异问题。这一突破不仅促进了当地独活产业的发展,也为企业提供了优质的独活资源。如今,基地每年从当地农户采购大量的独活药材,经加工后的独活药材能够满足大多数成药企业的生产需求,赢得了客户的广泛认可。
培养产业人才 提升加工技能
2022年5月,基地公司加工厂区正式完工,配备了完善的中药材产地加工生产设备,具备了中药材产地初加工的能力。然而,新的问题接踵而至。牛庄是典型的高山乡镇,山大人稀,新招收的产业工人掌握的中药材加工技能较少。面对这一困境,冯天艳没有丝毫退缩。他深知,人才是企业发展的核心竞争力,只有培养出一支高素质的产业工人队伍,才能确保基地的持续发展。于是,他亲自上手,手把手地教工人操作机器,一台一台地讲解机器的原理与工作方法;一个一个品种地讲解加工方法,制定规范的加工工艺。在他的耐心指导下,工人们迅速掌握了中药材的产地加工方法,产品质量也得到了有效保障。
在中药材加工的实践过程中,冯天艳不断总结经验,将好的方法进行创新。他根据当地的气候条件以及车间实际设备的生产能力,制定了符合当地实际情况的工艺规程与操作手册,帮助工人掌握更多的专业知识以及加工技巧。通过他的不懈努力,车间员工的加工技能得到了较大的提升,对产品质量的把控能力也更强了。
完善质量体系 拓展产业版图
在建设生产车间的同时,冯天艳还积极推动标准化实验室的建立。实验室的建成,使企业能够在第一时间对进入企业的中药材产品进行质量检验,在产地初始加工过程中,通过不断的取样检验来指导加工过程,确保生产的中药材能够达到《中国药典》的质量要求。
随着湖北省药品监督管理局发布《湖北省中药材产地加工(趁鲜切制)指导意见》,冯天艳敏锐地意识到这是企业发展的新机遇。他积极与总公司协商,争取上级部门支持,申请相应的产地鲜切加工资质。为此,他带领团队建立了完善的生产、质量管理体系,通过不懈努力,企业于2023年9月正式获得了湖北省药品监督管理局对产地鲜切加工的正式批复。
获得批复后,冯天艳并没有满足于现状。他带领团队继续努力,建立了包含独活、天麻、川牛膝、陈皮、杜仲、厚朴、白芨、玄参、木瓜等20余个品种的产地鲜切加工工艺,具备了完整的产地鲜切加工质量控制能力。加工的产品已销售到全国17个省市的大中型成药企业及中药饮片厂,进一步拓展了企业的产业版图。
践行劳模精神 引领产业前行
冯天艳不仅在工作中取得了卓越成就,还始终践行着劳模精神,发挥着模范带头作用。他现任湖北恒安芙林药业股份有限公司总监,高级农艺师、医药工程工程师,2020年被评为夷陵区劳动模范。多年来,他完成了公司中药配方颗粒500多个品种的工艺转化投产,建立了完整的技术体系;转入中药供应链建设后,成功推动中药材种植、产地加工项目的发展,为当地带来了大量的就业岗位,促进了地方经济的发展。
冯天艳以科技兴药为己任,从田间到车间,从实验室到市场,他是中药产业发展的推动者,是科技创新的引领者,是产业工人的楷模。他始终以技术创新驱动产业发展,用实际行动书写中药人的使命担当,为传承中医药文化、推动产业现代化树立了典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