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夷陵区邓村乡,从电力增容解决生产瓶颈,到政府搭台助力品牌推广,当地茶企正在实现从传统加工到智能化生产、从原料输出到品牌塑造的华丽转身。
5月12日,走进焕然一新的鸿渐茶业生产基地,刚采摘下来的新鲜绿叶正被运送进入脱绿机。“一定要时刻注意机器状态。”茶叶生产负责人卢大菊正在已经投入使用的新生产线旁进行巡查。
“这批茶叶是我们刚从农户手中收购来的,进行初步筛选后,便利用全机械化的生产线逐步进行烘干、揉茶成型等步骤。”卢大菊告诉记者。
湖北鸿渐茶业集团有限公司自有茶叶基地300亩,辐射带动周边茶园面积20000亩、茶农3000多户。公司在邓村乡投资3000万元建有6000平方米的环保节能标准化加工厂,拥有各类茶叶加工设备168台套,配套大宗绿茶连续化自动化生产线2条。
2024年公司年产量4000吨,年产值1亿元,产额得到极大突破。随着邓村茶叶种植规模的不断扩大以及市场对茶叶需求量的提高,鸿渐茶业亟须提高生产规模,扩大产能,然而在计划实施的第一步便发现了问题。
“在以前生产规模比较小的时候,我们采用的是错峰用电:为保证不影响居民用电,白天不开工,主要收购茶叶,夜晚启用生产线加紧生产。”卢大菊回忆道。“现在我们计划建设新的生产线,就需要不停工生产,亟待更大的变压器提供充足的电力,保证我们的日常生产。”
不仅仅是鸿渐茶业,邓村乡其他加工厂也面临着同样的问题。邓村乡政府在了解到这一问题后,迅速召开会议收集当地茶叶加工厂的意见。乡党委组织委员、统战委员邓啸峰介绍说:“去年针对全乡茶叶加工厂提档升级较多,供电无法满足生产需求的问题,我乡迅速协调供电部门,对邓村变电站进行增容改造,供电能力提升了60%,满足了全乡茶企满负荷生产的需求。”今年2月下旬,3台630千伏安变压器安装完毕。
随着电力瓶颈的突破,邓村乡茶产业迎来了转型升级的新契机,当地大小茶企纷纷放开手脚扩大生产规模。湖北鸿渐茶业集团有限公司更是利用此次机遇,引进自动化制茶设备、智能控制系统及新型茶饮原料加工线,实现从鲜叶投料到半成品产出的全流程智能化生产。改造后的车间仅需3-4名技术人员值守,较传统工艺显著提升了生产效率和产品品质,为产业高质量发展注入了新动能。这家老牌茶企正以“智能化生产+数字化营销+茶旅融合”的新模式,书写着夷陵茶产业转型升级的鲜活样本。
为了让世代深藏大山的邓村绿茶香飘四海,当地政府可谓下足了功夫。每逢春茶吐翠时节,热闹的开园仪式总能吸引八方来客;茶企擂台赛上,各家制茶技艺轮番亮相,切磋中不断提升品质;茶旅小镇里,游客们亲手采茶、制茶、品茶,在体验中记住这一抹独特的茶香。这背后,是邓村人从“卖原料”到“卖品牌”的智慧转身。当地不仅守着祖传的制茶手艺,更在探索茶叶的深加工之路,让一片绿叶焕发出更大的价值。卢大菊向我们介绍道:“邓村的茶叶,名气是慢慢打出去了,为了保证消费者的茶香体验,我们也是在不断学习。去年经过乡政府组织协调,都还到四川、浙江参加茶企座谈会了!”
“近年来,我乡以‘企业服务年’为抓手,实行班子领衔、专班包保,点对点、清单式服务。”邓啸峰表示,今年邓村乡将继续开展“企业服务年”活动,坚持常态化一线走访调研,倾听企业心声,助企纾难解困,以高质量服务护航企业高质量发展。
(记者:薛丹、韩双徽 责编:卢薇 审核:朱家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