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人们,我们的土豆粉都是百姓自己做的,制作方法也是十分简单,只需用少量温水发开,呈黏糊状以后就可以摊煎饼了……”邓村乡黄金河村党支部书记刘萍和两位90后年轻干部正卖力地介绍着家乡好物。
近日,在邓村乡黄金河村,村干部们利用工作之余,纷纷走进直播间,化身为家乡特色农产品的“代言人”,通过镜头向网友推介本地好物,助力村民增收致富,成为乡村里一道别样的风景线。
这场“直播助农”热潮的兴起,源于一次打破常规的尝试。作为村党支部书记,刘萍始终琢磨着如何让村民的好东西“走出去、卖上好价钱”。当看到年轻人对直播的热情,一个念头在她心中萌生:“能不能把直播间搬进村子?”
最初发起这一想法时,不少人嘀咕“干部当主播是不务正业”,但村“两委”班子一碰头,反倒越聊越起劲:“只要能帮村民增收,新路子就得试试!”团结劲儿一上来,顾虑烟消云散。很快,一支由90后年轻干部自发组成的直播团队应运而生。
从今年2月开始,大家从零开始,在短视频平台上学习直播技巧、拍摄样品图、研究平台规则,经过两个多月的筹备,5月正式开播。“在这个摸索的过程中,应该说是付出了比平时多两到三倍的工作量。每次下播之后还要集体复盘,经常半夜十二点回家。”刘萍谈起直播团队时满是骄傲与心疼。镜头前,有人热情讲解产品特点、与网友互动拉近距离;镜头后,有人打包发货、更新商品链接。“台前幕后齐发力”的高效协作,让团队运转得越来越顺。
为了让全村526户人家都能享受到直播红利,村委会成员每周雷打不动地下队走访。“奶奶,您家的土豆还有剩吗?上次几百斤都卖完了,今晚直播再帮您带一拨!”宣传委员张友余的这番话,成了村民们最熟悉的“暖心问候”。他们不仅关心村民的日常起居,更用心收集各家各户吃不完、用不尽的“余货”——无论是几斤土豆、一块腊肉,还是自制的木姜子酱、干土豆片,只要品质过关,都能被“请”进直播间。
村民黄家秀正是这场“直播热”的直接受益者,她家种植的原生态土豆通过直播间成了“爆款”。“我家每年产的土豆都有很多,自家吃不完就给邻居送一点,要不就扔掉了。现在村委会直播帮我卖了几百斤哩,多少可以挣点零用钱!”黄家秀算起收入账,脸上笑开了花,“大土豆很受欢迎,小土豆竟然也很畅销,家里种的土豆总算是不用愁了。”
除了农产品,直播团队还挖出了藏在深山中的“宝贝”——一片近六七十年未加管理的荒野茶园,茶树长得比人还高,保留着最天然的生长状态。团队需要翻山越岭、骑摩托进深山,定期采摘、少量制作,推出独有的“野茶颂”,凭着纯粹的原生态品质圈粉无数,成了直播间的“王牌产品”。正是这些接地气又有特色的农产品,让黄金河村的直播间排名一路攀升,吸引着越来越多网友驻足。
据统计,今年以来,黄金河村已开展助农直播33场,线上销售额和助农销售业绩均创下新高。“看到村民提着农产品来村委会时,眼里那种期待又踏实的眼神,比直播间的‘点赞’更让人有成就感。”刘萍的话道出了大家的心声。
如今,这场始于“把直播间搬进村子”的尝试,不仅拓宽了农户的销路,更打响了当地农特产品的名气。村干部化身主播的创新实践,为乡村振兴注入了鲜活动力,让大山里的好物走出了深山,也让乡村发展的道路越走越宽。
(记者:薛丹 韩双徽 一审:陈铭 二审:朱家梅 三审:高秉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