夷陵要闻

小村大美!看夷陵如何激活乡村振兴“一池春水”

2025-07-02 17:34  编辑:夷陵融媒体

从“住有所居”到“住有优居”

从“功能修补”到“活力再造”

近年来

夷陵由点及面

人人带动、人人行动

持续优化城乡人居环境

广大乡村各美其美

宜业、宜居、宜游

激活了乡村治理一池春水

为乡村全面振兴提供了有力支撑

小村蝶变托起稳稳幸福

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涉及千家万户,如何激发内生动力?樟村坪镇三堡垭村给出了生动答案。村党支部以党建为引领,鼓励村民开展房前屋后环境卫生整治及庭院建设,调动群众参与积极性,让乡亲们从旁观者变身“施工队长”,使得整治工作更契合生产生活需求。

动员群众唱主角,以看得见的变化赢得民心。在三堡垭村首批试点的洞沟垭片区,环境治理成效显著:10户庭院旧貌换新,500米路肩修复平整,32盏太阳能路灯点亮村道,2处微景观成打卡点,300平方米违建拆除,800平方米花坛绿意盎然,村容村貌实现焕然一新。

“灯光亮起来,音乐响起来,家门口成了小花园!多亏村里的好政策!”说起不断变美的三堡垭,村民李运锋笑了。

为确保整治成效,该村推出三项举措。一是实行片区村民代表负责制,片区农户对交通道路带头清扫;二是聘任一名村内公益性岗位人员专职负责片区环境卫生;三是推行“庭院经济+”模式,引导鼓励村民发展特色种植、休闲民宿等产业。

如今的三堡垭村,既有“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的诗意风光,也有怡然自乐的幸福图景,群众生活丰富多彩,日子过得红火幸福。


高铁动脉激活换新动能

龙泉镇柏临河畔,崭新的景观步道,百亩荷花竞相绽放,清澈溪流蜿蜒而过,凉亭、廊架点缀其间,可谓“推窗见绿、入目皆景”。

良好的人居环境,不仅是人民群众追求美好生活的重要内容,更是创造美好生活不可或缺的空间载体。今年以来,龙泉镇紧扣宜昌高铁北站通车等关键节点,锚定“三点七线一片区”治理重点,高起点、高标准推进人居环境整治。

一场场“微改造”如妙笔生花,乡村人居环境持续改善、功能品质不断提升。罗家畈村,闲置空地变身口袋公园,月季、绣球争奇斗艳,休闲座椅、健身器材一应俱全;宋家嘴村,土宋路、宋百路似翠绿丝带穿梭村落,每隔一段距离,便有独具匠心的节点景观,既有乡村韵味,又充满艺术气息。

“高铁时代的到来,不仅带来了新机遇,更为龙泉注入新活力。”龙泉镇农业农村服务中心党支部书记曾玉介绍,借高铁东风,龙泉镇全力推进人居环境整治与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推进主城融合,让城市面貌更美,发展信心更足,群众幸福感更强。


田园“美景”变“前景”

人居环境好了,如何借力乡村振兴契机,把田园风光、风土人情变为生产要素?分乡镇做起了农旅融合新文章。

在南垭村嫩绿的稻浪中,一幢四方白色建筑从泥土与稻香里生长而出,依托周围300多亩农田景观,渡心·啡行家咖啡巧妙地将四季农事融入经营,借助春日金黄的油菜花海、夏日碧绿的稻浪等自然野趣,打造出了独具特色的田园文旅空间。

在咖啡厅右侧展厅里,“南垭香米”“大王岩野茶”“南垭菜籽油”等分乡镇农产品整齐陈列,“分乡镇是环百里荒乡村振兴示范带的重要区域,这些年一直在探索农旅融合的新路子。”咖啡厅主理人田野说,“这家村咖也是一次因地制宜的尝试,将2间农房改造成咖啡厅,想为这里的农产品搭建一个展示平台。”

这位85后青年曾在深圳、新疆从事民宿管理工作多年,今年初带着城市经验回到家乡,将独特的“场景+体验”理念深深根植于这片乡土之中。“比起城市咖啡馆,村咖更注重与乡村文化的融合。”田野介绍,他们依据南垭村特色打造的菜单别具匠心:油菜花蜜拿铁、大王岩野茶茶咖等饮品,都是当地作物“从田间到舌尖”的创意转化。


渡心·啡行家还与南岔湾村石屋民宿,以及甜品、绘画、布艺等工作室合作,串起民宿、手工艺、农产品等多元业态。“闻着稻香、看着美景,很放松。”三峡大学研究生小周将图书馆“搬”到了渡心·啡行家写论文,“从市区开车过来一个多小时,这边很安静,我很喜欢。”

人居环境提档升级

在于回应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家门口更美 幸福感更足

人人参与、个个支持、户户奉献

从“一处美”到“全域美”

一幅幅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的画卷

正在夷陵铺展


(来源:夷陵发布 责编:张玉婷 审核:邱天星 高秉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