夷陵要闻

高标准农田改造:筑牢粮食安全根基 赋能乡村振兴

2025-08-01 16:53  编辑:夷陵融媒体

今年,夷陵区积极响应国家号召,将高标准农田建设作为保障粮食安全、推动乡村振兴的重要举措。通过一系列扎实有效的措施,高标准农田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打造出一批“田成方、路相通、渠相连、旱能灌、涝能排”的现代良田为农业现代化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

盛夏时节,鸦鹊岭东山村的连片水田在阳光下泛起粼粼波光。改造后的水田一改往日零碎模样,方正平坦的田块整齐排列,田间硬化道路纵横相连,新修的灌溉沟渠如银色丝带般穿梭其间。站在田埂上,村民闫春桥指着脚下的土地有感而发:“以前这些田就像打补丁,大小不一,田埂歪歪扭扭,农机都难掉头。现在好了,小田并大田,十亩见方的标准田一眼望不到边!”

田边的堰塘是这场变革的另一缩影。改造前,这个淤积多年的浅塘“旱时存不住水,涝时排不出泥”,塘底龟裂的淤泥曾让村民苦不堪言。如今,经过清淤3米后蓄水量达5000立方米,塘畔的蓝色闸阀一键即可控水。闫春桥说,现在通过闸阀一旋转,水就能直接流到田里,“真是太方便了!”改造后的农田不仅灌溉便利,而且田块变大,便于机械化作业。他的田和周边5户农户的农田,以及下游的10块田,共计三四十亩水田,都受益于这次改造,农业生产效率显著提升。

在龙潭村,高标准农田整治项目同样成效斐然。550亩零散田块整合为规模化良田,1.6万米沟渠、3.2公里硬化道路与1口整治堰塘构成“灌溉网”,3座拦河坝、2座泵站筑牢“防洪墙”。“通过高标准农田整治,我们村内的两条主河道防洪安全措施得到了完善,堰塘的蓄水灌溉能力也大幅提升。”龙潭村村民委员会财经委员李刚表示,改造后的小田变成了大田,村股份经营合作社统一托管种植,解决了当地老百姓就近务工的问题,每年为村集体经济增收约20万元。

近年来,夷陵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高标准农田建设突出做好大员上阵抓督导重拳出击抓整治因地制宜抓规划建管并重抓管理、优化创新抓效益,不断推动高标准农田建设走上良性发展轨道。夷陵区已累计建成高标准农田31.4万亩,完成改造提升4.9万亩。2024年1.8万亩改造提升任务已全面完成建设内容,正在开展区级验收。2025年2万亩改造提升任务正在进行现场踏勘,开展初步设计。

区耕地质量保护监测中心主任张斌表示,下一步夷陵区将持续通过高标准农田改造提升项目,对局部丧失功能的区域进行改造提升,实现田块平整、通水通路,地力产量和效益的提升,建成旱能浇、涝能排、机能耕、产能增的高标准农田真正让高标准农田成为充满智慧的“科技田”、充满生机的“生态田”、充满希望的“致富田”

(记者:杨帆 王雪娇 一审:谭羽利 二审:朱家梅 三审:高秉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