夷陵要闻

【红色故事汇】血色黎明:郑家洞子与九四暴动的永恒回响

2025-08-18 20:12  编辑:夷陵融媒体

在湖北宜昌夷陵层峦叠嶂的深处,海拔1368米的蜂笼寨绝壁之上,一个天然石洞傲然伫立——郑家洞子。这里不仅是奇险风光的所在,更是一段用热血浸染、以忠诚铸就的红色故事发生地。九十余载光阴流转,洞壁仿佛仍回响着1929年那个深秋惊心动魄的枪炮与呐喊,诉说着“九四暴动”的悲壮与不朽。

绝壁烽烟起,九四暴动震峡江。1929年10月6日(农历九月初四),沉沉暗夜笼罩峡江。在中共莲沱区委的领导下,一场旨在推翻国民党反动统治和地主阶级压迫的武装暴动,如同地火奔涌,在乐天溪、路溪坪、九山等地同时爆发,史称“九四暴动”。郑家洞子,凭借其“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险要地势,成为暴动的核心据点与最后堡垒。

暴动的惊雷划破长空,也引来了反动势力的疯狂反扑。装备精良的国民党军队勾结雾渡河、下堡坪等地的团防武装千余人,如潮水般涌向这片红色热土。更令人痛心的是,反动土豪表面上紧靠共产党暗地里却告密破坏,敌人将洞前的防御设施炸毁,反动土豪又将赤卫队员赖以抵抗的土枪、土炮灌水使其不能引爆。虽敌我力量悬殊,但守卫郑家洞子的赤卫队员们,面对强敌压境,展现了撼天动地的革命气节。弹药耗尽,就用滚石檑木;工事坍塌,就以血肉之躯筑墙。

忠魂铸青山,血染洞前永不泯。10月17日,这个浸透血色的日子终于来临。在敌人持续不断的猛攻和严密封锁下,郑家洞子最终陷落。反动武装的屠刀,伸向了这片不屈的土地。史料记载,仅在郑家洞子附近,就有三百多名共产党员和革命群众惨遭杀害。其中包括许多为赤卫队送粮送水的普通农民,甚至还有十几岁的少年。烈士的鲜血染红了洞前的山石,那是对旧世界最悲愤的控诉,也是对光明未来最赤诚的祭献。这场暴动虽因力量悬殊而失败,但它如惊雷般震撼了峡江两岸,沉重打击了国民党反动派和封建地主的嚣张气焰,在鄂西革命斗争史上,用鲜血写下了气壮山河的一页。

精神永传承,红色基因砺新程。岁月无声,能侵蚀山岩,却无法磨灭镌刻在民族记忆深处的精神丰碑。如今的郑家洞子,早已超越了其地理意义,成为一座巍峨的精神坐标。洞内庄严肃穆的“九四暴动”烈士纪念碑,无声地讲述着那段烽火岁月。这里被命名为宜昌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夷陵区党风廉政教育基地、红色传统教育基地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地、区级文物保护单位。近年来,下堡坪乡投入资金修通道路,九山村党支部、村委会更以热忱服务,免费提供会议室与向导,只为让更多人走进这段历史,让革命先辈“革命理想高于天”的坚定信念和视死如归的献身精神,穿越时空,激励一批又一批来访者。

站在郑家洞前,仰望绝壁千仞,俯瞰青山如黛。那洞中回荡的,是历史的呜咽,更是奋进的号角。九四暴动的英魂,已化作这方水土最深沉的力量。郑家洞子,这座用鲜血和信仰浇铸的红色丰碑,必将持续闪耀着穿越时空的光芒,指引着后来者在铭记历史中汲取力量,在传承红色基因中坚定前行,沿着中国式现代化的康庄大道,走好新时代的赶考路,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智慧和力量。历史从未远去,精神永放光芒!

(来源:学习强国 责编:张玉婷 审核:朱家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