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乐天溪镇王家坪村,提起吴安兰,村民们都会发自内心地竖起大拇指。今年56岁的吴安兰照顾患病小叔子黄大喜已整整36年,昔日满头青丝的年轻嫂子,如今已是鬓角染霜,提起这漫长岁月的不离不弃,吴安兰却只说:“这都是应该的!”
这天像往常一样,吴安兰一大早便起床收拾家中,不一会儿工夫,满满一桌子饭菜便做好了,“一家三口”围在桌子前吃着饭、聊着天,十分温馨。
36年前,吴安兰与黄大寿相识并结婚,在得知黄大寿有一个患有精神失常、生活无法自理的弟弟后,吴安兰便将小叔子黄大喜接到自己家中,方便照顾。“这是自己家里人,谁家里没有点这样的情况呢?”面对朋友的劝说,吴安兰始终这样笑着回答。
由于家里需要经济开支,丈夫便长期在外务工,除了田里的农活,吴安兰还要操持家里的一切,照顾小叔子起居的任务也落在吴安兰身上。这么多年来,吴安兰“寸步不离”地守着这个家,“有一次我发高烧,很难受,但是还要爬起来慢慢弄饭吃,老幺(黄大喜)做不了饭嘛,不能让他饿着,没有办法。”吴安兰无奈地摇了摇头。
黄大喜的病情很不稳定,经常一发病便跑得不知所踪,吴安兰为此操碎了心。“太担心了,怕他万一摔到了、磕到了,或者出什么事情了该怎么办”,回想起寻找小叔子的经历,吴安兰依旧后怕,“有一次我们翻了好几条沟,爬了几个山头,最后在一个离家约两三公里的山坡上才找到,他呆呆地望着前方,什么话都不说。”
三年前,丈夫黄大寿选择回家,在家周边务工,这才让吴安兰身上的担子稍微轻了些。“这么多年一直在外面,照顾不了家里,确实很牵挂,也放心不下。”看着妻子身体大不如前,黄大寿十分心疼,“让她吃了很多苦,现在我回来了,就想把这个家照顾好、维持好。”
在吴安兰和黄大寿的悉心照料下,黄大喜的病情越来越稳定,偶尔还能在家帮忙捡捡柴火、收收衣服。让大家觉得惊讶的是,情绪不稳定的黄大喜常常会对着大哥发脾气,可他却十分听大嫂的话。“人心都是肉长的,我知道,他其实心里都懂。”吴安兰眼里噙着泪。
家和万事兴,这特殊的“一家三口”互相理解、相互照顾,住房也从多年前的一个小土屋变成了现在两层楼的小平房,吴安兰和黄大寿用辛劳与真诚将平凡的日子过得有声有色。
“吴安兰是一名非常平凡、朴实的农村妇女,作为一名村干部,我见证了他们这个小家如何一步步变得更好。她的付出让人感动,她的这种精神值得我们大家学习。”王家坪村妇联主席王婵由衷地感叹道。
(记者:杨菲 魏妤婕 通讯员:张均君 责编:谭羽利 审核:朱家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