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日来,一架架无人机迎着夏日骄阳如矫健的飞鹰,在夷陵区宏远职校训练场上空轻盈腾挪。这片天空,正成为“飞手”梦想的起航点。
1999年出生的退伍军人杨炎,在部队练就过硬的无人机技术,卸下戎装后,他返回夷陵创办宏远职业培训学校,主营无人机操作培训。2023年,在夷陵区人社局服务专员“一对一”的指导下,宏远职校成功申报并通过区级定点培训机构认定,每年向武汉考点输送CAAC无人机执照学员近百人。今年新开班6期,培训183人,已享受职业培训补贴46人次、6.87万元。今年5月,三峡低空飞行器研究院在夷陵成立,杨炎说,“我应该是踩在了风口上。”
杨炎的经历,是夷陵区精心构筑青年发展沃土的一个生动案例。“要想留住年轻人,关键是让他们看到扎根发展的希望和路径。”夷陵区委组织部人才股股长薛冬梅介绍,2022年出台《支持夷陵人才发展新十条》,政策聚焦毕业来夷就业青年,提供涵盖生活、租房、购房、创业等一揽子支持,并着力打造升级双创服务平台,强化技能人才培育力度。
政策落地有声,真金白银的投入力度令人瞩目。2024年夷陵区开展就业创业培训3403人次,发放培训补贴222.71万元;创业担保贷款超8亿元,一次性创业补贴5.5万元。今年1至5月,发放人才租房补贴156.8万元,购房补贴495万元,同时为来夷就业的大学生发放生活补贴330万元。
数据背后,是夷陵区吸引青年、留住青年的坚定决心。肥沃的政策土壤,需要坚实的产业根基承接梦想落地。近年来,夷陵区聚焦现代产业布局,大力发展智能装备制造、大健康、现代农业等主导优势产业,为各类人才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除了传统产业的蓬勃发展,“新媒体”数字经济产业的兴起,则让新质生产力和农业、农村有机结合起来,大批创业“新农人”涌入夷陵大街小巷、田间地头。
“2024年企业主营业务收入达5083万元,其中电商销售额占比突破60%。”2016年,年仅20岁的朱枭龙开通邓村豆腐乳线上销售渠道。2019年,他的网店日销量达500单,产能和规范化成为瓶颈。在邓村乡政府的建议下,他通过拍卖拍下了闲置的老村委会,建立标准化工厂。“你看,湖北云华乡村文化旅游发展有限公司,去年订了100多万元的豆腐乳做伴手礼。这可是邓村乡政府给我牵的线!”朱枭龙指着订单记录兴奋地说:“哦,对了,2024年我还拿到了区里的创业扶持项目奖补一万元。”
2024年以来,夷陵区通过“引进来、走出去、体验式”方式,组织电商人才培训1400人次,培育“农文旅商”融合发展新型领头人100余名,2024年新引进限上电商企业31家。
“叫一声我的哥,你来听我说。”“6·18”电商节余热尚在,“湖北三妹儿”杜凤梨的直播间里乡音袅袅,这位93年出生的姑娘,人生轨迹因一场电商培训而彻底改变。“除了爱唱歌,什么都不懂就敢创业。”杜凤梨告诉笔者,从最开始注册公司到找场地,都是区里的服务专员帮办、代办,一点心不用操。轻装上阵的她,带着山歌这把最动人的“新农具”,活跃在柑橘节、春茶节等夷陵各大活动现场,实时直播带货,用乡音搭建起农产品出山的“云通道”。
而在夷陵区醉三峡创业园,“00后”肖晨曦的创业故事同样有着鲜明的“数字基因”。2023年他创办翀赟电子商务公司,园区为他提供免费的办公室、导师陪跑与强力供应链支持,强大的“娘家”支持,是这位“电商小白”放手一搏的底气。如今翀赟电子商务公司成为“雅虎数码”战略伙伴,数码产品直播做到日均成交破万元,并孵化出5个垂直领域账号矩阵。
“创业园像放大器,让年轻创意产生裂变效应。”肖晨曦如此评价园区给予的支持。醉三峡创业园完善的孵化生态,正是夷陵区打造“双创”服务平台、优化青年创业环境的一个缩影。
(通讯员:谢小青、虞子乾、汪欣然 一审:卢薇 二审:朱家梅 三审:高秉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