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门动态

党员徽章映山乡——一份驻村干部的为民答卷

2025-08-04 11:24  编辑:夷陵融媒体

作为国网宜昌市夷陵区供电公司派驻九山村第一书记的黄必武初到九山村时,村头老槐树下坐着晒太阳的周大爷直摇头:“来驻村啊,你们过几年就走了,莫不是来搞形式哦。”

如今两年过去,当黄必武把监测户陈奶奶扶进新建的三层楼房时,陈奶奶布满皱纹的手轻轻摩挲着他的蓝工装说:“孩子,你是真把我们这些老百姓放进心窝里了,多亏你跑前跑后,我也能住上这么漂亮的房子了。”

黄必武始终相信,为人民群众办实事不是响亮的口号,而是把每一件小事都办到群众心坎上的坚持。驻村两年,胸前的党员徽章与肩上的蓝工装早已融为一体,在助农产销与扶弱济困的路上,黄必武始终记得:他肩上担着组织的重托和乡亲的期盼。唯有实干笃行,将党的温暖送到田间地头、送进百姓心坎,才能不负这身“融为一体的色彩”。

坚守初心,用言行浇筑信任基石  

近日,黄必武收到一封来自湖北理工学院在读大学生小鹏(化名)的感谢信,感谢他持续数年的帮扶情谊。

小鹏的母亲年轻时曾被一场大火烧伤,父亲前几年因病去世,哥哥身患疾病仍坚持外出务工,他本人尚在读书。面对巨大的生活压力,他们一家并未低头,母亲靠着勤劳的双手办起了家庭农场,经营养殖业。随着养殖规模不断扩大,家庭农场新购进了电动孵化机等设备,但家中原有的线路已无法满足新增设备的用电需求,同时,农场还面临发展资金短缺与产品销路难等问题。


 

黄必武了解情况后,及时上报公司,协调下堡坪供电所为他们的家庭农场零费用接入三相电,并组织工作人员定期上门进行安全用电检查。同时,黄必武积极奔走,帮助他们成功申请银行免息贷款,解决家庭农场发展问题,还化身“带货主播”,通过网络直播、线下推广等形式帮助他们广泛拓宽销售渠道。


 

“您以党员之担当,诠释了‘为民初心’,以无私之奉献,托举起一个家庭的未来……”感谢信情真意切地表达了小鹏及家人对黄必武倾力帮扶的感激之情,也点赞了供电公司助力乡村振兴的帮扶实践。

但黄必武觉得,他只是用心用情做了力所能及的事,能得到帮扶对象的认可,他深感欣慰。

产业帮扶,让山货搭上时代快车  

黄必武至今还记得,刚驻村就遇到了一件棘手事:村里线路老旧,茶厂加工设备三天两头“罢工”。

于是,他联合供电所技术骨干逐户排查,白天跟着村民爬坡过坎勘线路,晚上熬夜绘制全村电力改造图。最终向公司申请,为九山村新增变压器5台,改造线路12.5公里,供电所还为村里的特色产业定制用电方案。村里制茶厂负责人王大哥率先尝到甜头:“以前炒茶机只能开半天,现在24小时满负荷运转,订单翻了三倍!”

如今,九山村的农产品年产量增长20%以上,村民们都说:“稳定的电压,送来了真金白银!”

黄必武初到九山村走村入户时,就发现该村自然条件优越,孕育出的茶叶、蜂蜜和多种高山蔬菜品质优良。但长期以来,受限于信息闭塞和交通不便,当地农特产品走不出乡,也卖不上价,严重影响了村民的收入增长和乡村经济的发展。了解到这一情况后,他积极与公司沟通汇报,在公司工会及乡村振兴办公室的协调支持下,九山村特色农产品上架“绿耀兴农”微信小程序爱心帮扶销售专区,并签订了消费帮扶销售合同。


 

小程序在2024年11月份正式上线,里面专设“爱心帮扶”板块,黄必武将村里的农产品放在里面展示,包括价格、重量,以及如何食用都有介绍,通过微信或者是支付宝进行支付,物品就会邮寄到家。

同时,为切实解决该村优质农产品“配送难、配送贵”等难题,他和村委会工作人员一起主动承担相关对接工作,创新实施“现货上架、看货下单、定点收购、集中配送、统一结算”模式。这样不仅可以促进村民持续增收,还显著壮大了村集体经济,同时也让消费者能够通过网络轻松购买到九山村的优质农产品,实现了村民、村集体、消费者三方共赢。

自驻村以来,黄必武一直积极主动地帮九山村农产品找销路,找合作商。打开销路之后,村民的种植积极性也提高了,村里合作社种蔬菜的规模年年都有一定幅度的增长。过去面临价格低、销路少的情况时,村民都不敢种太多蔬菜,如今大家伙信心十足。村民周志香说:“我打算明年再多种点土豆,现在有销路了,有钱赚了,我们也更有信心了。”

扶危济困,以春风化雨润泽乡土深情  

一次走访过程中,了解到本村69岁村民杨年芝30余年如一日照顾95岁卧病在床不能自理的公公后,黄必武自购大米、牛奶等物多次上门探望,鼓励她克服困难,好日子就在后头,将党和政府的温暖传递给她。为弘扬她孝敬老人的高尚品德,他邀请公司宣传干事撰写题为《驻村第一书记走访山乡孝儿媳》的新闻稿件在各级主流媒体发表,引起强烈反响,对宣传九山村、促进乡村和谐起到了良好效果。


 

在入户走访过程中,发现监测户朱国秀搞养殖缺资金时,他捐赠200只鸡苗,大大缓解其发展压力。

2024年8月31日,开学前夕,黄必武同村“两委”举办“心手相牵、快乐成长”关爱儿童主题活动,邀请本村15名中小学生参加,每人赠送书包1个、书籍4本,鼓励他们好好学习,将来更好回报社会。

针对部分留守老人山高路远缴费不便的问题,他和供电所的网格员一起上门,手把手教老人使用“网上国网”App,开通“电力服务直通车”,定期上门检修线路、更换老旧插座。

2024年7月,受恶劣天气影响,九山村部分村道多处受损,车辆无法通行,导致沿线48户131名群众出行困难,给群众生产生活带来了严重影响。黄必武立即召集中心户和附近村民召开“屋场会议”,共同商议抢险对策,最终形成义务抢修方案,解决村民的后顾之忧。

在修路的过程中,村干部、村民积极投工投劳共同参与,用铁锹清理垮塌的土基,用铁杵协力撬动移位的巨石,用推车填平坑洼的道路,现场干得热火朝天。经过2天抢修维护,九山坪片区到泉湾片区约7.4公里的土路通道重新满足了通车条件。村民吴兴华高兴地说:“前段时间因路不通车,一直闲在家,现在终于可以开车出门去找业务去了。”


 

2024年冬天,寒潮来袭,他和供电所网格员连夜为困难家庭、留守老人等检修取暖设备。村民李大叔感动地说:“你们比亲人还贴心!”

黄必武说:“驻村的两年间,胸前的党员徽章时刻提醒我校准言行,用脚步丈量民情,用行动践行承诺。从田间地头的电力改造,到家家户户的暖心服务;从滞销山货的销售帮扶,到安全用电的悉心守护……每一件实事都饱含着一个普通电力人的责任与担当。”

如今的九山村,电力足了、产业兴了、生活也更好了。

黄必武在一次次为民服务中,架起了党和群众的连心桥。正如村口那排新立的电线杆,稳稳扎根土地,向着光明的方向,传递温暖与希望。

(通讯员:李娇艳 责编:陈铭 审核:朱家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