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门动态

粪肥还田润福地 种养循环促丰收

2025-11-17 10:31  编辑:夷陵融媒体

近日,在夷陵区鸦鹊岭镇寿禄春农业专业合作社一处稻田里,收割机轰鸣作响,穿梭在金色的稻海间,切割、脱粒一气呵成,谷仓里很快堆满了金灿灿的稻谷。

“今年雨水充足、光照还行,加上使用了粪肥,粮食比去年增产了不少!”看到颗粒满仓,合作社负责人余正锦脸上洋溢着灿烂的笑容。“这几年合作社5000多亩农田都用上了粪肥,地吃了这个肥变松变软,作物长势好、后劲儿也足,水稻、玉米和柑橘收益都不错,对环境也好,我们种起地来更放心了。”余正锦话语朴实,却道出了绿色种养循环农业最本真的初衷——变废为宝、绿色发展。

沉甸甸的丰收背后,离不开粪肥还田技术的有效实施。自2023年启动绿色种养循环农业试点项目以来,夷陵区建立了“市场运作为主、政府引导为辅、社会资本参与”的粪肥还田组织方式与运营模式,公开招投标确定5家有机肥企业和1家粪污清运合作社作为首批服务主体,持续优化以“养殖企业+服务组织+种植主体”为核心的种养对接体系,着力推广以安民养殖粪污综合利用合作社为代表的液态粪肥闭环模式和以俏牛儿肥业公司为代表的固态粪肥产业化模式,实现种养全链条精准对接。服务主体以其专业化优势,联结种养“两端”,既帮助养殖企业解决畜禽粪污带来的环保问题,又帮助种植主体培肥地力并减轻使用化肥带来的经济压力,变养殖业的“污染源”为种植业的“营养源”,打通种养循环堵点,加快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

“今年我所有橘园都用了俏牛儿公司的堆肥,这种堆肥保水保肥,对提高果子的产量和品质非常有效。”小溪塔街道岩花村村民赵世堂满心欢喜。仓屋榜村村民张华发也算了一笔账,他的8亩柑橘田用了俏牛儿有机肥,每亩减少化肥支出在40元左右,加上柑橘产量增加,节本增效每亩总计140多元。“农户们使用了我们生产的有机肥,农作物产量和质量得到明显提升。同时,养殖场的畜禽粪污也得到有效处理,减少了环境污染,实现了绿色种养的良性循环。”俏牛儿肥业公司总经理刘建生说道。

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夷陵区耕地质量保护监测中心始终注重项目与夷陵特色产业相结合、与绿色农业相结合、与化肥减量增效相结合。项目专家组成的技术指导组通过建立试验监测点开展测土配方施肥,选好监测点、采集试验土壤样本,做好示范对比;根据地力条件、作物品种和产量目标,科学确定粪肥还田数量、时间、方法和替代化肥比例;探索不同区域不同作物的有机无机配施技术,为农户定制“化肥+有机肥”配比方案,实施“一地一策”精准施肥。

“三年来,我们在全区布设了9个田间试验和20个监测点,通过试验数据可以确定每种作物最佳的化肥和有机肥的配施比例和用量,以此来指导农户在不减少作物产量、不降低作物品质的前提下来施用最佳的化肥用量和有机肥的用量。”夷陵区耕地质量保护监测中心副主任王凌霞介绍道。

夷陵区绿色种养循环农业试点项目实施三年来,累计收集和处理畜禽粪污32.8万吨,实现粪肥还田24.4万吨,还田面积30.26万亩,项目区减少施用化肥750吨。

如今在夷陵广袤的田野上,有机肥替代化肥渐成风尚,粪污资源化利用蔚然成景。绿色种养循环农业试点项目形成的“种养+服务一体化”的种养适配、生态循环发展模式和长效机制,为夷陵绿色农业高质量发展注入“强筋壮骨”营养剂。一幅“天更蓝、地更绿、水更清、民更富”的乡村振兴画卷,正在夷陵大地徐徐铺展。

“三年来,我们与全区400多家规模养殖户签订了粪污处理合同,与300多家种植合作社签订了粪肥还田合同。绿色种养循环项目,大大提高了我们合作社的知名度,实现了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双赢,也为我们下一步业务开展打下了良好基础。”安民养殖粪污综合利用专业合作社理事长熊道华信心满满。

(通讯员:彭玉琴 责编:陈铭 审核:朱家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