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头条

【“玛瑙河”观察 】智慧“三带”扮靓“玛瑙”沿岸

2024-04-23 09:19  编辑:谭羽利

 4月,春和景明,夷陵区玛瑙河流域沿岸的高标准农田整齐划一,夷陵区精品粮油示范带、优质柑橘示范带、城郊设施蔬菜示范带乘着春风,用上了“高科技”,装上了“智慧”的“大脑”。《“玛瑙河”观察》专栏今天请看第二期《智慧“三带”扮靓“玛瑙”沿岸》

“智慧农机真的‘慧’种地!”

4月22日,在鸦鹊岭镇三合村的高标准农田里,一台北斗旋耕机正在田间进行耕种作业,驾驶室里的驾驶员双手脱离方向盘,只需农机转弯时进行操作即可。“这一块田有七亩,大概30分钟就可以全部弄完。”源民农产品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席建明激动地说道。

席建明一直是村里的玉米种植户,在高标准粮油示范带建立前,他一直守着自家的几十亩玉米地,人工耕种的模式让种植户们吃尽了苦头。

由于人工开垦出来的田宽窄不一、弯弯曲曲,播种间距也很难控制,经常会出现费力不讨好的情况,“现在用北斗旋耕机后,每一块田都是直的,播的种子间距都是一样的,好管理、好施肥,还方便!”看着眼前的北斗旋耕机,席建明不禁感叹:“现在国家对农业的支持力度大,我们也要多学学外面先进的耕种经验,智慧农机真的‘慧’种地,我们现在也是‘新农人’咯!”

今年,席建明一共承包了600亩玉米、大豆示范田,有了“高科技”加持,他对未来充满信心。

顺着玛瑙河流域向北望去,鸦鹊岭镇凤凰观村的宜品贡精品粮油基地里,600亩绿油油的油菜长势正旺。鸦鹊岭镇通过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围绕玉米、水稻、油菜等农业产业,进一步夯实第一产业,补齐农业短板,着力打造高产稳产的现代化粮油生产基地。

通过流域综合治理统筹农业现代化乡村振兴示范片建设,玛瑙河流域沿线良田成片、绿意盎然,一幅粮安民乐的生态图景映入眼帘。

“轻轻一点,水肥就到田间,确实方便哩!”

在宜昌洋红农贸柑橘基地的操作间,60岁的冯运河十分熟练地启动电脑,打开了基地智能水肥一体化管理系统。

柑橘园中每一列柑橘树下都有一条水管,水管上有无数小孔,对应着每一棵柑橘树,冯运河在操作间将鼠标轻轻一击,柑橘园的滴灌系统被启动。

“这种方式浇灌效果更好,也更节约水。”冯运河介绍道:“我种柑橘三十几年了,以前用水都是用抽水机抽,要放相当长的管子,要不就是用三轮车拖水,那太麻烦了。”

过去种柑橘,施肥也是一大难题,一大把肥料洒在树下,浇水也是直接“泼”,水带着“肥”流入河道,不仅造成水资源的浪费,还会带来水污染问题。智能水肥一体化管理系统不仅实现了“指尖”上的操作,还将管理放在了“线上”,省时省力更省心。

除了电脑操作,该系统还可以在手机上使用,“手机上有个小程序,我只要轻轻一点,水肥就到田间了,好方便哦!”冯运河笑容满面,“我现在负责管理1100多亩柑橘基地,一点儿都不累!”说完,冯运河看向了眼前的柑橘园。

建设3万亩优质柑橘示范带是玛瑙河流域综合治理的重要项目,截至目前,鸦鹊岭镇现已启动柑橘毁园重建1500亩,完成近1万亩冻害橘园管理。

“质量安全管控、联农带农,都有一套全方位的展示!”

说到夷陵区的流域综合治理统筹农业现代化乡村振兴示范片,不得不提鸦鹊岭镇金和村的蔬菜基地,村口的智慧农业展厅内,每个大棚的种植情况在大屏幕上一览无余,100多枚高清摄像头组成一张智慧云网。

金和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杨俊介绍:“智慧农业可以控水、控肥、控温,包括怎么下苗、怎么生长,以及如何进行质量安全管控、联农带农,都有一套全方位的展示。”金和村的蔬菜大棚不仅会“思考”,而且能“卖俏”,溢出屏幕的生态感,让订单量拉满。这里每天为宜昌市区6.3万人提供健康优质的农副产品,供不应求。

金和村蔬菜基地以“村委会+合作社+市场主体+农民”的发展模式,引导农民承包了68个、210亩的日光温室蔬菜大棚,带动550户农户参与蔬菜产业发展,每户年增收约3万元。

如今,金和村的产业模式正在玛瑙河流域快速“复制”。3万亩精品粮油、3万亩精品柑橘、1万亩精品蔬菜沿河铺展,让产业布局更优、规模效应更强、带动效益更好。

2023年,夷陵区玛瑙河流域综合治理统筹农业现代化乡村振兴示范片共实施项目83个,总投资39亿元,成功发展精品粮油8800亩、柑橘毁园重建1500亩、精品蔬菜1220亩。2024年,夷陵区统筹调度“五链一体”资金4000万元用于示范带区域项目建设,突出发展粮食生产、柑橘产业、蔬菜基地和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

北斗农机的出现解放了农民的双手,将耕种变得有趣、高效;智慧管理系统的使用,将千亩柑橘的管理场景从田间搬到了“指尖”,将万亩蔬菜的管控投在了大屏。乘着智慧的春风,玛瑙河流域的高标准农田搭上了高质量发展的快车,“老农民”变身“新农人”,大家脸上的笑容也更加灿烂。

(记者:杨菲、王雪娇、邹金浩 通讯员:赵飞、刘宇晨 责编:谭羽利 一审:望莹 朱家梅 二审:毛蔚 三审:袁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