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镇传真

【新春走基层】看《哪吒之魔童闹海》如何讲好中国动画故事

2025-02-12 11:15  编辑:夷陵融媒体

说起春节期间热映的《哪吒之魔童闹海》,我们一定绕不过它美轮美奂的视听语言,从裂空爪掀起的风云变色,到山崩地裂般的激烈战斗,再到洪流大战的千军万马,每一个精心打磨的特效细节,都展现出了与好莱坞动画大片不相上下的工业水准。超1900个特效镜头,洪流大战中一个画面最多有2亿+角色,将海洋鱼群、烟云痕迹、鸟群迁徙轨迹等融入洪流设计,以极具东方审美韵律感的画面,紧紧抓住观众眼球。这种对特效品质的极致追求,从角色神态到场景布置的精雕细琢,都标注着《哪吒之魔童闹海》的工匠精神和制作良心。

影片中哪吒这个非典型的神话英雄形象,他生而为魔,却天不怕地不怕,在玩世不恭的表象下,有着对命运的不甘与对真相的执着。他高喊“若天地不容,我就扭转这乾坤”,以自己的勇敢和抗争,阐释了“我命由我不由天”的价值观,也传递出中国传统文化中不屈不挠的精神内涵。尽管在剧情节奏等方面可能还存在一些可提升的空间,但这系列影片仍凭借其独特的魅力,切中观众的心弦。截至2月11日,《哪吒之魔童闹海》票房已超过86亿元,成为中国影史票房榜第1位。

电影是造梦的艺术,《哪吒》系列电影借由神话故事,为观众打造了一个奇幻绚丽的梦境。如果说多年前《宝莲灯》以其动人的故事和精美的画面,成为中国动画电影的经典之作,那么如今的《哪吒之魔童闹海》如同又一颗璀璨的明珠,测试了中国动画电影市场的潜力,也再次验证了中国的神话故事不是躺在古籍中的标本,而是流动在民族血液中的精神密码。

回顾近年来的一系列优秀国产动画作品,如《大圣归来》《白蛇:缘起》等,这一个又一个“中国故事”让我们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与现代演绎的力量。在这个以传统神话为蓝本构建的影像世界里,有角色与命运的顽强对抗,有对真善美的执着追求,有对人性深处细腻情感的刻画。那些神话角色们面对困境时的勇气与智慧,是我们在现实生活中勇往直前的精神动力,是我们在迷茫时指引方向的明灯。他们的命运轨迹,对梦想的坚守,对正义的捍卫,无不呼应着当代社会的价值观与精神追求。

无论何时,人们对好故事的需求都是不可餍足的,同时也希望在电影中找到情感的慰藉与精神的鼓舞。美学家苏珊•桑塔格曾将电影比作一种“世界观”,对于《哪吒》系列电影而言,它既是承载着中国传统文化的宝库,也是反映当代人内心世界的镜子。它以动画的形式,让不同年龄段的观众都能从中找到共鸣。归根到底,它既是艺术的创造,也是生活的映射。再精彩的故事,再深刻的主题,如果失去了与现实情感的连接,失去了对人性的刻画,也不过是没有灵魂的空壳。而只有那些扎根于传统文化土壤,又能反映时代精神的故事,才能够真正直抵人心。

是的,电影的核心始终是人。在《哪吒》系列电影中,无论是主角哪吒、敖丙,还是配角李靖夫妇、太乙真人、申公豹等,每一个角色都有血有肉,都代表着生活中的某一类人。不论神话角色还是平凡大众,都是书写“中国故事”的重要元素,都承载着我们对美好未来的期待。《哪吒》系列电影通过精彩的故事讲述,为我们描绘了一个充满希望的世界,也让我们相信,中国动画完全有能力讲好自己的故事,在世界动画舞台上发出独特的声音。

(记者:陶然 责编:谭羽利 审核:朱家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