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小溪塔街道朝阳社区的街巷里,总能看到网格员高礼忙碌的身影。她没有惊天动地的壮举,却以一本“亲情”记事本、一套“防骗宝典”、一双勤快的手,将温暖与安心送到每位高龄独居老人的心坎上,用平凡的坚守,织就了一张充满爱的社区“亲情网”。
以“亲情记事本”为笔,记录老人生活点滴
小高的记事本,是社区老人们的 “生活档案”,里面密密麻麻写满了高龄独居老人们的生活细节。
清晨九点,她的身影出现在高奶奶家。卧床吸氧的高奶奶,每次见到小高,浑浊的眼睛都会瞬间亮起。小高熟练地握住老人枯瘦的手,指尖的温度驱散了老人的孤单。她会仔细核对氧气机参数,确认药品是否充足,还像孙女一样柔声问起早餐的情况,亲昵地蹭蹭老人的肩膀,让冷清的屋子满是暖意。
十点半,骨折康复的刘婆婆家总会传来阵阵笑声。小高搀扶着老人慢慢行走,“一二一”的节奏像极了温馨的亲子游戏。她时刻关注着老人的进度,“昨天能走十步,今天能走十五步啦!”每当老人进步,她比谁都开心,还会细心地擦去婆婆额角的汗珠,悄悄调整支撑的力度,让康复之路走得更稳。
下午走访半失能的罗爷爷时,小高又化身“求知者”。她掏出居民信息册,笑着说:“百事通罗爷爷,我来取经啦!”一边帮爷爷整理凌乱的桌面,一边认真听他讲述小区的“历史”,时而跟着欢笑,时而点头回应。
在她眼中,这些没有血缘关系的老人,都是自己放不下的“亲人”,正如她在记事本扉页写下的:“他们守望时光,我们守望他们”。
以“防骗宝典”为盾,筑牢老人“钱袋”防线
电信诈骗是高龄老人的“心头患”,为了帮老人们守好“钱袋子”,小高的包里一直装着一叠精心准备的防范电信诈骗小册子,成了社区里的“防骗宝典”。
“屈妈妈,最近有没有接到奇怪电话呀?”她从不生硬说教,而是用拉家常的语气,把骗子的套路一一拆解:“骗子最爱冒充公检法,说您涉案要转账,可千万别信!还有那种中奖电话,一听就是要套您的密码。”屈妈妈听得格外认真,还忍不住分享:“上回真有个说是我儿子的电话,急着要钱,差点就上当了!”
遇到小区院子里闲聊的老人,小高会顺势翻开“宝典”里的案例插图递上去:“您看这个王大爷,就是被‘养老金补发’的骗局骗走了三万元呢。” 她指着防骗口诀逐句解释:“陌生链接不点击,验证码谁也不给……记住了就能躲过大多数陷阱。”八十岁的郑奶奶听完,感慨道:“小高啊,你这本宝典比药还重要!我们老人存点钱不容易,多亏你想着我们。”
夕阳西下时,小高已经走了八栋楼,发了五十多本册子。擦汗的间隙,她还在盘算:“明天要去教赵奶奶设置来电识别,防骗这事儿,一遍不够就讲十遍。” 这份坚持,为社区的黄昏岁月筑起了一道坚固的防护墙。
以“暖阳下守护”为心,温暖老人日常岁月
社区里的老人,不仅需要安全守护,更需要日常的贴心照料。小高总把老人们的需求记在心里,哪怕是“晒被子”这样的小事,也从不马虎。
有天阳光格外好,小高特意提早来到疾控中心院子——她惦记着2号楼腿脚不便的刘奶奶,还有1号楼行动困难的宋爷爷。前一天走访时,刘奶奶说要洗被子,宋爷爷家的被子也有些潮湿,这样的好天气,正是晾晒的最佳时机。
“刘奶奶,我来了!”小高轻车熟路地走进屋,端起洗好的被子就往晾晒区走;另一边,她又笑着对宋爷爷说:“今儿天气好,我把您床上的被子抱去晒晒!”老人们总说“麻烦你了”,可小高却摆摆手:“这有什么麻烦的,太阳正好,让被子也享受享受。” 她麻利地把被子搭在晾衣架上,仔细铺平每个角落,生怕漏了一丝阳光。
阳光下,晾晒的衣被随风摆动,散发出淡淡的阳光味道。小高抹去额头的细汗,看着老人们满足的笑容,心里也暖暖的。对她来说,网格员的工作不只是守护社区安全,更是守护这份浓浓的邻里亲情,让每一位老人在社区里都能感受到家的温暖。
小高的故事,没有波澜壮阔,却满是烟火气里的温柔。她用脚步丈量社区的每一寸土地,用真心对待每一位老人,让“网格员”不再是一个简单的称谓,而是老人们心中最可靠的“亲人”,是社区里最温暖的“暖阳”。
(通讯员:谢方良 责编:卢薇 审核:朱家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