晓峰山水寄深情
文/默润
晓峰又名小峰,曾为乡,后合并到黄花乡——现夷陵区黄花镇。
“晓峰”二字是夷陵人深藏记忆的文化符号。晨光破晓,西陵峡畔的晓峰,溪流清澈,山峦如黛,恰似王维笔下“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的静谧。这片土地,既有“江山留胜迹,我辈复登临”的厚重,亦有“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的灵秀。
※桃李春风 师道绵长※
晓峰一中的钟声,是这片土地上最清亮的音符。从这里走出了一大批优秀学生,成为各行各业出类拔萃的人才。他们像一粒粒种子,把知识与希望播撒在更辽阔的原野,用无声的姿态,诠释着晓峰人的坚韧与热忱、奋斗与奉献。
※飞瀑流泉 天地浩气※
三峡大瀑布从天而降,再现李白笔下“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的恢宏气魄。水雾弥漫,日光折射,彩虹卧波,恍如仙境。站在瀑前,耳畔轰鸣,胸中激荡。这瀑布不仅是自然景观,更是晓峰人“千磨万击还坚劲”的精神写照——纵是前路坎坷,也要奔涌向前,不舍昼夜。
※神门巍峨 岁月沧桑※
大良山上的三峡神门,两壁对峙,中通一线,如鬼斧神工所凿。登临山上,鸟瞰深谷,不禁感受到“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的辽阔。传说神门是仙人遗迹,昔日商旅络绎,马蹄声碎,如今虽走落了商贾,但游人如潮,那盘旋在高空里的苍鹰,仿佛在诉说着沧海桑田。
※峡谷幽深 野趣天成※
南津关大峡谷峭壁如削,溪水潺潺,宛若陶渊明笔下“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的桃源。这里无雕刻之痕,唯有古藤攀岩,古木参天。偶闻猿啼空谷,更添幽邃。行走其间,如入洪荒,每一步都落在时间的褶皱里,让人顿生“天地一沙鸥”的渺小与敬畏。
※古宅兵寨 烽烟已远※
南边古民居的雕梁画栋,青砖黛瓦,每一处纹饰都雕刻着家族的荣光,而古兵寨的断壁残垣,则凝成了“黄沙百战穿金甲”的苍凉。如今它们静默如谜,让晓峰的历史有了血肉——既有“采菊东篱下”的闲适,亦有“马作的卢飞快”的激昂。
※铁轨锈蚀 旧梦难温※
张家口火车站的川汉铁路遗址,野草漫过了路基,锈蚀的铁轨若隐若现,仿佛在向游人倾诉着当年的无奈。这条铁路承载着“实业救国”的壮志,站在这里,耳畔似有汽笛长鸣,让人感受到了“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的悲慨——有些路走得再难,也值得铭记。
※陵园矗立 勿忘国耻※
夷陵区南边抗日将士陵园那三千具骸骨仿佛还在不停的厮杀。走进陵园,抗日烽烟浮现眼前。那惨烈的场面和那青翠的古柏告诉我们,尊重历史,勿忘国耻,忘记屠杀就是第二次屠杀。我们唯一要做的就是传承伟大的抗战精神,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自己光和热。
旭日东升,晓峰的山水如歌、如诗、如画、如诉。这片土地的美,是师者手中的粉笔,是莘莘学子心中的梦,是瀑布溅起的水珠,是神门缝隙里的光,是峡谷深处的风,是铁轨上的锈迹,是古宅檐角的铃,是古兵寨上的石垒,是陵园里的英魂……
深情所寄,山水可证。
(责编:陈铭 审核:高秉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