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夷陵区残联以“干部素质提升年”为抓手,创新构建“培训赋能强基础、科技赋能提效率、实践赋能优服务”的三维赋能体系,助残服务改革、楚天舒阳光家园、助残服务机制创新、残保金征管用等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在全省持续引领示范。今年5月,区残联被表彰为“全国残疾人工作先进集体”。
培训赋能:夯实能力根基,筑牢服务初心
针对残联系统干部知识结构短板,举办为期2天的干部素质提升专题培训,通过“理论授课+情景模拟”模式,夯实理论、法纪、政策根基。举办“学思践悟”青年学习小组学习活动2期,推动青年干部职工学思践悟、学以致用。坚持学查改一体推进,组织开展专题学习16次、研讨交流12次,讲授专题党课2次,通过“自查-整改-提升”闭环机制,全面检视班子集体和班子个人问题16条,并分别制定整改措施。针对残疾人就业需求,开展猕猴桃、葡萄种植等农村残疾人实用技术培训和牵花绣、集中安残企业安保职业技能培训4期,覆盖残疾人学员200多人。
科技赋能:突破服务瓶颈,提升响应效能
开发夷陵区科技助残信息化系统,按照“一网管总、信息互通、资源共享”目标,整合和链接275家助残服务网点、资源、数据、业务,实现现场办证向网上申办转变、线下培训向线上赋能转变、零散服务向资源统筹转变。大力推进助残服务“一窗通办、双线并行、三级联动”改革,实现了助残服务事项就近办、高效办、协同办;在“夷陵一家亲”微信版增设助残服务模块,实现了助残服务事项“网上办、掌上办”。建成康复辅助器具一站式服务中心,为残疾人提供精准评估适配、适应性改造、售后维保等一站式服务。与区民政局、区人社局、区医保局开展部门协作,落实持证残疾人办理“两项补贴”、残疾人居民养老保险个人缴费、丧失劳动能力残疾人居民医保个人缴费政府代缴等政策“免申即享、即办即享”。
实践赋能:下沉一线服务,锤炼实战本领
依托梅子垭楚天舒阳光家园,在全市率先打造了集助力残疾人创业就业、线下线上销售为一体的综合性服务平台,安置、带动残疾人就业12人。成功申报宜昌沁邑民俗文化产业发展有限公司为全国第二批“美丽工坊”,安置、带动24名残疾妇女就业。依托现有资源,链接多方力量,高标准规划建设“楚天舒”阳光家园26家。开展了历时2个月的服务残疾人“乡村行”“企业行”活动,通过进村(社区)入户、进企业等形式,服务残疾群众1034人。组建专班,深入200户困难重度残疾人家庭实地查看评估无障碍改造事项,做到“一户一策”。开展就业年龄段内智力、精神和重度残疾人居家托养服务400户,为残疾人提供专业化、个性化、融合式服务。
(通讯员:袁向莹 责编:卢薇 审核:朱家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