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期倒计时,“神兽”即将“归笼”,你们准备好了吗?
2025年暑假期间,境外及国内广东、广西等多地报告基孔肯雅热、登革热等暴发疫情,引起了大众的广泛关注。9月仍是蚊媒传染病的高发期,开学后的校园可能面临基孔肯雅热、登革热等蚊媒传染病的双重威胁,校园蚊媒控制迫在眉睫,需要积极推进落实。
◎图片由豆包AI生成
01校园为何成了“蚊子高风险区”?
积水容器变“蚊虫产房”
教室花盆托盘、操场废弃轮胎、宿舍空调排水槽等小型积水容器,是白纹伊蚊(花蚊子)的绝佳孳生地。实验显示:一个矿泉水瓶盖的积水可孵化30只蚊子,而假期相对缺乏清理的校园可能已经成为“蚊虫大本营”。
旅行归来输入风险激增
暑期赴境外、国内等疫区旅游的学生,可能携带病毒返程。由于基孔肯雅热、登革热等蚊媒传染病潜伏期最长可达12-14天,还有无症状感染者不能被发现,如校内蚊虫密度高、开学后即可能引发快速传播的风险。
◎来源:混知健康
关键提示:白纹伊蚊可同时传播登革热、基孔肯雅热、寨卡病毒蚊媒传染病,且叮咬时段与学生作息重合(早7-9点、下午4-6点)
02 科学防蚊,三招防蚊必杀技
孳生地治理——让蚊子“断子绝孙”
教室/宿舍区:花盆托盘、饮水机接水盘、窗台瓶罐全面清理,每日倒置晾干,绿植可改用沙土培植。
操场/绿化带:填平树洞、石穴,清空废弃轮胎(体育器材室重点区域),及时清除绿化带、灌木丛的各种容器积水,将浇水的水桶加盖、闲置的花盆倒扣。
水池、喷泉景观:可以在水体中饲养金鱼、锦鲤、食蚊鱼等鱼类灭蚊,也可在水里投放有机磷缓释剂或者生物杀虫剂。
厨房及储物间:泡菜坛及时定期清理,各种厨房容器及可回收的玻璃饮料空瓶等,清理积水,且尽量不要露天放于室外,如必须放在室外则应倒扣或者严密加盖。
空调排水管:加装导流管接入下水道,避免滴漏积水续集。
楼顶区域:杂物多,巡逻少,是容易被忽视的地方,必须对楼顶区域死角认真排查,及时对各种积水容器、如建筑材料、废弃的灯罩、塑料布等进行清理。
地下室排水沟、地下缆井:要及时疏通排水沟,抽空缆井的积水,也可投放灭幼虫药物。
◎来源:“健康高明”微信公众号
防制成蚊——打造“无蚊结界”
积极规范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开学前做好集中消杀灭蚊工作。大面积蚊虫消杀可聘请专业公司,采用超低容量喷雾处理开阔区域,热烟雾处理地下车库等密闭环境,滞留喷洒处理绿化带等成蚊栖息场所,降低成蚊密度,并对消杀药物、器械使用情况做好记录。
教室/宿舍:安装纱窗、蚊帐,做好物理隔绝;在9-10月蚊媒传染病高峰期,每个教室可配置驱避剂、电蚊香等;绿化带和餐厅内部可放置灭蚊灯进行物理灭蚊。
◎来源:“健康高明”微信公众号
长效管理——防蚊纳入日常机制
开学前7天,组织物业教职工和学生家长,做好个人防护的前提下,规范落实孳生地治理和成蚊灭杀两项重要工作。期间,学校后勤部门应组织复查积水点,建立“清零台账”,及时验收与补漏,确保无遗漏和死角。开学后,学校要快速建立长效机制,持续开展孳生地治理。可采取班级卫生员每日课间巡查积水,倒置花盆托盘;学校后勤物业部门每周全校排查,更新孳生地台账,及时规范整治;同时每月可开展一次布雷指数监测工作,若超过阈值可启动应急灭蚊强化蚊媒控制措施。
牢记孳生地清理>成蚊灭杀!仅靠喷药7天后新蚊子可能就又出现了,只有持续落实“每日清、每周查、每月测”,才能真正实现校园无蚊扰。
图源:央视新闻
结语:健康开学季,从拍死一只蚊子开始。防控蚊媒传染病,不是口号而是行动,我们一起行动起来吧!
(来源:夷陵疾控健康教育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