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邓村乡紧扣“打造世界级茶旅小镇,提升茶产业全链条竞争力,描绘‘三茶’融合新画卷”的发展目标,以“三茶”统筹为引领,以“两园一带”建设为抓手,凝聚各方力量、狠抓工作落实,推动各项事业稳步向前、成效初显。
夏日的邓村伴着茶香与山风,藏在大山里的汉博春江华服旅拍馆成了亮眼的存在。“别看店开在山里,大人小孩都爱来!”负责人韩谦一边清点夏季汉服,一边难掩自豪地说:“前不久三峡茶旅小镇推出的3天2晚夏令营行程中,由我们负责的汉服变装茶会非常受孩子们的欢迎。小朋友们来到邓村,不仅能逛茶园、制鲜茶、去大老岭感受山林风光,还能穿上汉服体验盖碗泡茶并拍照留念,把这段茶香之旅永久留存。”
这样的场景,正是邓村乡茶旅融合的缩影。从热闹的“茶乡吉市”到春茶开园的仪式感,从茶旅小镇春茶体验季的系列活动到汉服旅拍的特色服务,当地通过多元场景搭建,让邓村不止于茶。曾经只在《陆羽茶经》里流转的茶香,如今变成了实实在在的产业活力,更串联起一条从种植、加工到旅游、文创的完整产业链。
上半年,邓村乡规上工业总产值达5.16亿元,限上商贸销售额3.78亿元——其中限上零售额1.89亿元,限上批发额1.66亿元,餐饮业收入1786万元,住宿业收入405万元。一个个数字的背后,是“三茶”融合结出的硕果,更预示着邓村乡在打造世界级茶旅小镇的道路上,正迈出坚实步伐。
“您这59斤鲜茶叶,品相真不错,下次采了鲜叶,还往我这儿送!”湖北鸿渐茶业的加工车间里,生产负责人黄宗德一边麻利地过秤结算,一边笑着招呼来卖鲜叶的村民。车间内机器轰鸣作响,新鲜茶叶正沿着流水线依次经过高温杀青、揉搓定型、烘干提香等工序,一阵阵醇厚的茶香弥漫开来,沁人心脾。
邓村茶叶能在市场上经久留香,近年来实现产量、销量双突破,背后藏着不少“升级密码”。为护航春茶生产旺季,邓村乡早早联合电力部门发力,针对茶企用电需求升级变压器,全力支持湖北鸿渐茶叶集团推进新茶饮原料茶智能化生产线改造。“今年4月春茶开采前,变压器增容改造就全搞定了。我们抓紧更新升级了新生产线,产能直接提高三成,工人也不用像以前那样围着机器连轴转,劳动强度减轻不少。”说起这些变化,黄宗德脸上满是感激,语气里更透着一股自豪。
电力瓶颈一打破,邓村乡的茶产业像是解开了束缚,迎来了转型升级的春天。不光是鸿渐茶业这样的龙头企业,当地大小茶企加工厂再也不用错峰生产,即便是旺季开足马力加工,也丝毫不会影响村民家里的日常用电。借着这股劲儿,乡里还推动白水头、大水田两家茶叶加工企业搞起改扩建,着力打造区域茶叶加工中央工厂。2025年上半年邓村乡已实现茶叶总产量6801吨,销售收入突破2.4亿元,数字背后是茶产业蓬勃生长的活力。
而支撑起这份活力的,正是“质量第一”的坚守,这才是邓村茶叶真正的人气密码。今年以来,乡里重点推进宜机化茶园建设,完成茶叶运输轨道建设3000米,大幅提升鲜叶从茶园到车间的运输效率;全域推行药肥革命,人大全程监督问询,倒逼茶叶育种换种,还建成10亩种质资源圃,为优质茶苗培育打下基础。
茶园深处,种植大户刘元均正带着家人忙着采茶。“以前咱不懂,茶园里一般只施化肥,现在讲究科学配肥,有机肥搭配酵母肥,新配方既能改善土壤肥力,还能让茶叶叶片更厚实。”他随手摘下一片茶叶展示,“采摘方式也得跟着茶叶长势变。刚冒头时大叶少,就靠手采保品质,等长到一定规模,再用机采提效率,这么一来,每亩地的收入能往上提不少。”这套新的管理和种植模式成效显著,如今刘元均的茶园亩产可达五千多斤,每亩收入稳稳达到七千多元,枝头鲜亮的茶叶承载着丰收的喜悦。
邓村乡纵深推进茶旅融合拓宽产业边界,以技术升级激活生产效能,靠质量坚守夯实发展根基,2025年上半年,邓村乡聚焦重点、精准发力,发展动能更加强劲,产业发展夯基显新,茶旅融合向纵深发展,“三茶”融合发展的理念落地生根。邓村茶不仅从深山走向更广阔的市场,更构建起全链条增值的产业生态。邓村乡在打造世界级茶旅小镇的道路上稳步前行,千年茶乡持续焕发新的生机与活力。
邓村乡人大副主席郑佩文表示:“近年来,邓村乡聚焦茶旅融合与茶产业提质增效,锚定高效、可持续发展,持续推动产业蝶变升级,产业品牌影响力显著提升。下一步,我们将继续围绕邓村乡‘两园一带’总体布局和‘三茶统筹’发展总体规划,持续推动邓村乡产业高质高效发展。”
(记者:薛丹 韩双徽 通讯员:曾祥新 洪艳芳 一审:陈铭 二审:朱家梅 三审:高秉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