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4日,地处夷陵区龙泉镇的宜昌楚能新能源生产基地,一派热火朝天的忙碌景象。204台标有“CORNEX”标识的20尺标准5MWh电池预制舱整齐排列,陆续从公司大门鱼贯而出。标志着宜昌新能源装备制造产业正式叩开欧洲市场大门。这批总容量达1020MWh的“超级充电宝”,将穿越黑海抵达保加利亚,为当地光伏电站与风电场构建24小时绿电供应网。

集装箱车间内,工人们手持激光检测仪,正逐一对车间内整齐列队的电池预制舱密封性、外观,开展最后一道精密校验;跨运车与吊车往来穿梭、高效运转,将一台台重达42吨的电池预制舱稳稳吊装至运输车辆之上。此次出海的“明星产品”,是楚能新能源“314Ah电池+ 5MWh储能集装箱”的王牌组合,循环寿命突破12000次,能量密度较传统方案提升40%,占地面积却减少32%。“我们通过了62项严苛安全测试,拿到了欧盟 UL、IEC 等权威认证,完美适配保加利亚新能源场景需求。”集装箱车间生产经理韩辉现场展示的检测报告上,密密麻麻的认证标识见证着产品的硬核实力。

一台5MWh电池预制舱,内里搭载着4992块314Ah电池,均出自宜昌楚能生产线,实现“里里外外皆为本土造”的全链条生产流程的闭环。为高质量兑现交付承诺,宜昌楚能早在三个月前便全面启动备战模式,从原料选配、工艺优化到最终质检,以全自主生产实力筑牢硬核品质保障。“我们通过优化排班制度、增配智能检测设备,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将生产周期缩短15%,最终实现204台装备按期下线交付。”宜昌楚能新能源总经理周国立介绍说。

这场跨越万里的绿色能源远征背后,矗立着政企协同的“护航舰队”。聚焦宜昌单次出口规模最大的储能订单任务,夷陵区经信商务局主动靠前、牵头聚力,联动市商务局、宜昌综保区、海关、税务等部门组建专项服务专班,多次上门服务,协助企业完成报关方式选定、保税业务申报、补贴政策申请等全流程事项。“针对出口报检关键环节,我们积极协调宜昌海关开启上门服务,执法人员直抵生产一线开展产品核验,成功将报检周期压缩5个工作日。”夷陵区经信商务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应威介绍说。正是这种“把办公室搬到车间里”的务实作风,以看得见的实效诠释了“有呼必应、无事不扰”的营商环境真谛,为这批储能产品如期扬帆远航筑牢了坚实“保险栓”。

出海捷报频传的背后,更是楚能新能源的强劲发展势头。截至目前,企业2025年新增订单已突破80GWh,宜昌基地145GWh产能布局正加速落地。从长江之滨到多瑙河畔,从技术研发到规模交付,楚能新能源正以“宜昌智造”为桥,搭建起中欧能源合作的新通道。
(记者:金晓燕 通讯员:张晓银 责编:谭羽利 审核:朱家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