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生活是越来越舒心啊!”10月29日,走进龙泉镇法官泉村,无需刻意寻觅,浓郁的文化气息便扑面而来。在新修建的文化广场上,鲜艳的涂料不仅提亮了建筑底色,更将村民们对生活的期待融入可爱图案中,让乡村风景线多了几分烟火气与归属感。

这肉眼可见的变化,正是夷陵区2025年民生实事落地见效的鲜活注脚。为推进城乡人居环境综合治理工作,近年来夷陵区始终从细处着手推进,通过改善乡村风貌、完善基础设施,持续擦亮乡村振兴底色,切实提升群众幸福指数。

在法官泉村,变化远不止一座文化广场。曾经每逢雨天便泥泞难行的小路,如今已铺上平整的石板,成为村民日常出行、邻里闲谈的便民道,路边精心栽种的花卉,不仅为村庄添了色彩,更成了村民拍照分享的“小确幸”,就连老旧公厕都完成了翻新改造。“以前小雨天出门得踮着脚绕着泥巴路走,现在路好了,好多朋友都愿意来村里打卡,出门买东西、串亲戚也方便多了,这日子真是越过越有奔头!”村民严孝兰言语里满是藏不住的幸福感。

据统计,夷陵区今年计划打造6个美丽乡村、30个美丽村湾,目前已建成4个美丽乡村、25个美丽村湾,整体进度达80%,预计12月底可全部完工,让更多村民住进“梦里水乡”般的家园。
民生实事的价值,不仅在于“扮靓”乡村环境,更在于精准破解群众的实际需求。在龙泉镇罗家畈村,“路灯”曾是村民们茶余饭后念叨最多的话题。而如今,10月新装的路灯已沿着近10公里的公路点亮,明亮的灯光不仅照亮了路面,更照进了村民心里。

“这对我们百姓来说真的是件大好事啊!”村民涂金全作为乡村建设的见证者,语气里满是感激,“以前晚上出门得攥着手电筒,走一步照一步,现在路灯亮了,吃完晚饭能和家人在路边散步,生活比以前丰富多了!”
罗家畈村财经委员付义平也表示,此前在屋场会上,村民反映最集中的就是路灯问题,此次建设不仅装上了163盏路灯,下一步还将继续收集村民需求,围绕特色种植、乡村旅游等方向谋划项目,助力村民增收致富,让民生福祉从“基础保障”向“品质提升”延伸。据区农业农村局数据统计,今年计划为乡村安装300盏路灯,目前已在6个乡镇的10个村安装了623盏太阳能路灯,超额完成任务。

2025年,夷陵区深入推进城乡人居环境综合治理工作,取得显著成效。围绕“五链一体”投入2910万元专项资金,聚焦“五点六线”美丽乡村建设,将资金精准用于道路硬化、设施修缮、绿化提升及口袋公园打造等家门口的建设项目。完成冯家湾检查站、宜昌北高速互通等9大重要节点攻坚改造提升。目前已完成交通主干线绿化118.7公里,修缮房屋1778栋,拆除违建与土坯房2886处,整治“飞线”26.5万米。同时发动15.1万余人次参与37场“清白”行动,清理“三堆两垛”1.1万余处,让村民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生态宜居的生活,幸福指数不断攀升。作为全省唯二的村级层面典型案例之一,龙泉镇罗家畈村“五众”工作法成功入选全省2024年度乡村建设典型案例。不仅如此,群众是参与者、主力军,为深化“清洁家园”行动,开展了清洁家园互评奖励活动,激励群众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自觉参与、维护城乡人居环境。
从泥泞小路到石板便民道,从暗夜无灯到路灯亮满乡路,夷陵区以民生实事为笔,不仅绘就了乡村“颜值”的新画卷,更用看得见、摸得着的变化,让村民的“小幸福”在家门口落地生根,让乡村振兴的成色更足、温度更暖。
(记者:薛丹、杨宏音 通讯员:冯夏 责编:卢薇 审核:朱家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