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开展刑事执行检察监督,到奔走在乡村田埂间;从捍卫公平正义,到守护一方百姓冷暖,周继红变的是身份,但不变的是为民服务的初心。

2023年8月,夷陵区人民检察院干警周继红,主动请缨到鸦鹊岭镇长寿村担任第一书记。两年多来,他用脚步丈量民情,用实干破解难题,在大山深处点亮了一盏温暖民心的“灯”。
“斑鸠、麻雀、蟾蜍、野鸡、野兔等,这些都属于‘三有动物’,夷陵区属于禁猎区,随意狩猎就可能构成犯罪!”深秋时节,鸦鹊岭镇长寿村的橘农们正忙着售卖柑橘,周继红总爱趁着村民聚在一起的工夫,为大家伙上一节“普法课”。

村民们大多数时候都听得很认真,有时也不太理解。村民们知道大熊猫、金丝猴、中华鲟这些是国家保护动物,但对身边常见的“三有动物”了解甚少。“以前不知道水沟里的‘克嘛儿’(蟾蜍)也受保护,周书记讲完我们才明白,保护野生动物就是保护自己。”村民刘传云的话,道出了大家的心声。

周继红的工作岗位虽然变了,但是检察干警的身份没有变。他在入户走访时,在上门了解困难和需求时,常把普法宣传挂在嘴边,用村民听得懂的语言“以案释法”。
2023年,一场旱灾曾让长寿村的村民们犯了难。作为村里的主导产业,几千亩柑橘和水稻全靠沟渠堰塘供水,可裤裆堰这条主引水渠,却因多处破损、涵管坍塌、泥沙淤堵,成了“病渠”——上游的水过不来,下游的秧苗蔫了、橘叶卷了。村支书急得直叹气:“没水,收成咋办?”

项目审批流程复杂,可庄稼等不起。周继红立刻返回“娘家”——夷陵区人民检察院求援。院党组高度重视,检察长多方协调,工程很快启动。挖掘机轰鸣进山,村民们也自发赶来搬石头、清淤泥、砌护坡。最终,600多米的裤裆堰渠修好,罗家垱120米渗漏沟渠同步整治,三口新打的深井也顺利出水。

当清亮的山泉水哗啦啦流进田地时,村民们笑开了颜,“这下好了,田有救了!”这水流进地里,更流进了乡亲们的心坎里。

“在他的帮助下,2024年下半年这条渠道贯通,今年的水稻收成也稳了!”鸦鹊岭镇长寿村党支部副书记冯万洋高兴地说道。

在长寿村,孤寡、病弱的老人,更是周继红心头的牵挂。今年80岁的老人杨明凤常年生病,高血压和糖尿病经常复发,家中还有一个生活不能自理的儿子,周继红隔三岔五会去看望老人。杨明凤说:“他人怪好的,常常来关心我。”

如今,周继红驻村已两年有余。他说,自己算不上什么“大人物”,只是想做山坳里的一盏“小灯”,用法律的严谨、干事的热情、待人的温情,照亮村民的生活,温暖每一个平凡的日子。

“在接下来的工作中,我会结合自己的法律知识,对村民进行法治宣传教育,做好普法,宣传到位,助力乡村振兴。”周继红如是说。
(记者:杨帆 魏妤婕 通讯员:何骁 责编:陈铭 审核:朱家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