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加快推进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工作,助推秸秆资源高效循环转化,11月5日,夷陵区秸秆综合利用推进会在分乡镇召开。


与会人员深入田间地头,开展实地观摩。在现场,大家近距离察看了秸秆打捆离田、铡草粉碎的全流程作业。其中展示的高效铡草机,仅需半小时就能完成五六亩地秸秆的收割与粉碎,特别适用于大面积规模化作业。而小型四驱粉碎机,针对车辆难以抵达的复杂地形设计,可对人工收割捆绑后的秸秆进行精准粉碎,有效填补了特殊场景下的作业空白。随后,一行人走进牛满山家庭农场,详细了解秸秆机械化收集、专业化处理及多元化利用的具体情况。

“今天印象最深的就是这两台机器!”鸦鹊岭镇国银草制品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冉玲玲在参观后感慨道。她表示,这两款设备不仅能替代人工、大幅提升效率,更能通过优势互补攻克地形障碍,后续计划引进相关设备,推动合作社秸秆利用向“极致化、高效化”升级。

现场观摩结束后,会议转入经验交流环节。分乡镇农业技术服务中心分管负责人、牛满山家庭农场负责人先后作典型发言,围绕秸秆综合利用的实践路径分享宝贵经验。宜昌幸福岩牧业有限公司负责人国朝民在交流中谈到,大家毫无保留地分享经验,让他收获满满。尤其是部分主体“将秸秆吃干榨尽”的利用理念,以及经纪人牵头的“收割——储存——销售”一体化模式,非常值得学习借鉴,也为企业后续拓展秸秆利用业务提供了新思路。

据了解,夷陵区在秸秆综合利用领域已取得显著成效。2025年,全区主要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量达23.33万吨,综合利用率稳定在95%以上。立足区域秸秆资源禀赋,夷陵区成功打造出以饲料化、肥料化利用为核心的“秸秆养畜,过腹还田”特色模式,实现了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双赢。为进一步夯实工作基础,近年来区农业农村局积极争取上级秸秆综合利用项目资金800万元,通过对秸秆收储或离田利用实行奖补等方式,大力扶持市场主体发展壮大。目前,全区年利用秸秆千吨以上的市场主体已有13家,万吨以上主体1家,秸秆产业化利用格局初步形成。

区农业农村局副局长张剑锋表示,接下来要切实担负起综合利用之责,与环保部门共同做好秋冬季秸秆综合利用及禁烧管控工作,并抢抓晴好天气,加快秸秆收储利用,全力推动全区秸秆资源“变废为宝”,为农业绿色循环发展注入更强动力。
(记者:薛丹 通讯员:向汉林 一审:陈铭 二审:朱家梅 三审:高秉龙)